为了进一步践行科学发展观,2009年4月9日,我们一行4人到峨边彝族哈曲乡支教。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深深地震撼着我们……
简单、快乐、纯朴、顽强的孩子。每学期开学,孩子们没有新书包新文具,没有父母的接送,所有的事都是自己独立准备好然后早早赶到学校。由于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多数是一个老师包班制。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他们不能像我们城市里的孩子能在专业的教室里接受专业教师的教导。他们只能靠老师用粉笔在讲台上比画着讲解,即便这样,他们的眼神是如此的专注,谁也挡不住他们求知的热情!他们的校园不够华丽,但依然整洁干净;他们的午餐通常是白饭泡水,但依然吃得津津有味;他们没有专门的活动室,没有相应的器材,但课间依然三五成群欢快地唱着属着于他们自己的歌,开心地玩着自创自娱的活动……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孩子们简单、快乐、纯朴、顽强地成长着。
热情、善良、敬业、上进的老师。哈曲小学的老师们都是包班制,1—3年级的老师们要把从来没有进过幼儿园,没有讲过汉语的孩子,培养到能讲普通话,拥有良好学习习惯; 4—6年级的老师们更是从早上6点半学生起床做早操到深夜9点30学生休息,全方位、全程教育(4-6年级学生住校),即便晚间睡觉也不踏实,一旦有学生需要他们会立刻翻身下床!有位老师胸腔积水还坚持战斗在教育的一线,校长劝他住院治疗,他说了一句很平淡但又震撼我们心灵的话:“我去住院了,学校没有多的老师,算了,我再坚持一下吧!”在哈曲小学,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老师们依然热情、善良、敬业、上进地奉献着。
回来的路上,因为疲惫,也因为感动和辛酸,我们一路沉默不语,大家思考着:我们该怎样珍惜拥有,学习老师们的敬业和付出?该怎样引导学生珍惜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环境,努力学习、健康成长?(李雪梅 范 娟)